Lean Manamagement
精實管理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
豐田生產系統
tags: 精實企業系統-課程心得&雜談
李碩軒
TUE, Feb 11, 2020 10:43 PM
前言:
約莫在2019年10月份,由於轉換工作,得空回去找研究所指導教授。聊到之前有起爭議的模擬課程的文章(目前文章已經下架),在解釋原委之後,教授認為若出於課程分享,那也不能老是說課程的不好,何不分享一些好的課程。因此,我就想到影響我最深的一門課程-精實管理(Lean Management)/精實企業系統。
我想我會針對我個人跟這門課程的淵源、課程內容以及最後課程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先說,這門課程的內容,絕對值得修… 你就想想參加為期一天的研習會+工廠參觀大概都要3000上下,這門課一整個學期業師教學、工廠參訪1~2次,然後還有MOOCs課程,而只要花三學分的學分費就能學上一學期,真的是非常值得 ~
雜談
課程淵源
2014年由於在大四上學期的推甄,錄取了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乙組也找好未來的指導教授-楊大和教授,因此,就想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在大四下去旁聽精實管理(103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大綱)。一來,這個是老師當前的研究重心,二來,透過與學長姊的學習,提早適應研究所的課程與學習方式。因此,第一次聽這門課程,我是以旁聽的角色參與。而這門課程,當年也不屬於研究所必修,而是開給工程管理碩專(俗稱在職專班)的學生為主,因此當年的課程參與者就是老師的碩士生與在職的碩士生為主。
隨後,由於必修被當的緣故,導致多了一年大五的空窗期,因此,104學年度在重修資工所的編譯器與程式設計2(C++)的情況下,就在教授的安排下,與當時碩一的學長一起擔任這門課程的助教,也因此上了第二次的課程(104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大綱。這一年由於參與的學生數眾多,加上老師自己有出國研究的需求,因此隔年就停開了一年在職專班。
第三次上這門才是正式修課,也就是105學年度第2學期時才第一次把這門課程學習的完整(105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大綱)。此時,因應所上會議的討論結果,將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的核心課程進行了調整、並且同時調整了課程名稱,成為精實企業系統,課程內容的豐富度也較之前提升不少。
至此,碩士班與在職專班的課程難度出現了難度上的區隔,同時因為老師出國研究的規劃,隔一年,106學年度才繼續恢復開在職專班的精實管理,但內容就較碩士班所開立的精實企業系統來得簡單。
由於個人在製造所的時間可以說相當長,大概也能理解教授對於這門課程的一些授課上的調整以及課程的歷史沿革。最明顯的差異,應該就在於課程內容了。
實驗室的課程講義都是助教送印,助教只會拿到老師是先影印好的講義紙本,再依照統計的課程人數去指定的影印店印刷、裝訂…所以有人質疑我說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教材、圖檔,少部分是過去課程作業上的圖片,其他泰半我都是用Visio重新繪製。
而且一般教授其實都會把講義放到Moodle(成大的一個課程平台),因此對於限縮課程教材分享十分不解。所以我才會花時間把課程的精華進行整理分享,就學習的角度而言,我個人不希望僅侷限於少部分學生而已。
圖一 103學年度精實管理課程講義封面 |
圖二 104學年度精實管理課程講義封面 |
圖三 105學年度精實企業系統課程講義封面 |
正文
課程內容
前面有提到課程內容豐富度的差異,這邊就直接用簡單的做比較,或直接參見表一,就可以看到課程的密度提升、講授的章節大幅增加。
課程篇章 | 精實管理(103學年度) | 精實企業系統(105學年度) |
---|---|---|
A-Team | X | O |
價值流圖(VSM) | O | O |
建構連續流(CCF) | O | O |
精實物流(MMF) | O | O |
建構平準流(CLP) | X | O |
豐田生產系統(TPS) | O | O |
限制理論(TOC) | O | X |
道場講解(Dojo Introduction) | O | X |
大野耐一-流的傳承(Ohno) | O | O |
能力構築競爭(Fujimoto model) | O | X |
企業參訪 | O(台灣引興/高雄市湖內廠) | O(桂盟企業) |
從圖五、表一可以明顯看出,有增加精實物流、建構平準流等講題。
原先就有的課程篇章,建構連續流則增加為成兩周的課程,多了講授許多較為進階的內容,增加講題的深度;連帶影響的就是每次小考的難度也顯著提升。
企業參訪則是每年參訪的對象不一定,畢竟,要對於教授、企業、顧問等的安排都煞費工夫,每年都要看教授的手腕來進行安排。
而少掉的限制理論本就不隸屬於精實管理內範疇,僅是課程中說明變異的一個小例子,後來就挪去製造系統管理內進行說明。
兩相比較,就知道碩士班的課程有多麼地緊湊。
圖四 103學年度精實管理課程進度安排 |
圖五 103學年度精實管理課程進度安排 |
授課方式
103學年度課程是開設在周六並且分上午、下午授課,以面授為主,輔以兩次實地工廠參觀,除了教授講解外,還有豐田出身的顧問至工廠指導,透過工廠的改善小組成員與顧問的對談,可以了解書上的改善是如何實踐,兩次的參訪則可看出該廠區於2個月間對於改善的歷程。並從顧問的言談之間,可以了解如何引導企業進行精實的改善。
105學年度的課程,則是換成了MOOCs的課程,因此,在教室的時間佔一半,而回家指派學習影片為下一周的課程做準備。當時的驗收機制是透過在教室的課前小考對當周指派的預習內容進行驗收,教授再利用剩餘的課堂時間,針對預習講題中較為難理解或是重要的內容進行補充的講解。
實地工廠的參訪,在該年度就有點像是企業參訪,透過走訪整個公司的生產線,了解該企業的自動化、精實專案的些許改善。而桂盟公司則是當年的課程助教產學合作的公司,因此對於學生若有興趣多了解該公司的改善運作,也可以從助教的講解略知一二。
評分標準
103學年度課程是除了課堂分組作業、回家作業(工廠參訪報告、書籍閱讀心得)佔據了50%,期中考、期末考則各佔25%。
105學年度的課程的分數則是以課堂小考佔60%,作業佔40%(包含課堂分組回答、書籍閱讀報告、參訪報告等)。
前者是有兩次佔比比較重的考試,需要於期中考、期末考熟記一些講義上的內容;後者則是透過平常每次小考驗收回家預習之成效,內容則多像是我之前所分享的課程筆記、預習重點那樣。
不過老師算是求新求變的人,自從我分享預習重點之後,後來幾年就改成課堂分組報告預習內容等,來驗收學生對於課程內容的吸收程度。
課程心得
參與過三次課程,可以明顯了解到老師對於在職班學生跟碩士班學生的要求與期望不同。
在職班(精實管理) V.S. 碩士班(精實企業系統)
在職班學生或許本非工業工程背景,透過精實管理這樣比較務實的講題,學習一些簡單又實用的技法,讓他們了解豐田生產方式的本質並不困難-在於減少浪費。即便只會這些技法,仍可以套用在一些生產管理的應用上,但也不僅限於此,只要熟捻"減少浪費、增加生產價值"這樣的核心概念,應用於行政作業流程、研發製造流程、醫療管理等方面,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而且在職生在自己的領域都是學有所長,能夠觸類旁通,時而在課堂上分享從自己專業角度出發對於精實管理的看法,些許因為了解太多實務面,起初談論精實都認為太過於理想,而認為遙不可及或是有諸多限制,但在看完實務成功的案例,又讓他們有機會反思,或許只是還沒有找到一個適合的合作模式去推行,而非完全的不可行。
相較之下,碩士班學生多為大學專門科系畢業,在理論上就能較為深入解說,各個課程講題都盡量詳盡的講述。學生可以從中找到能夠應用於產學合作乃至碩士論文能夠應用的理論基礎。
熟悉問題分析的工具VSM,了解整個流程中的浪費出於何處,利用對應的技法(建構連續流、精實物流、建構平準流等)對症下藥進行改善,配合得宜就可以在實務上取得不錯的改善成效。但學生缺乏工作經歷、實務經驗,在課程中有業師配合、企業的參訪,能夠了解理論到實務應用間需要多少單位的努力配合,若缺乏期一成效就會大打折扣。
個人觀點
這門課程對於許多修到一半打退堂鼓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原因不外乎是非常耗費時間去學習,加上每周都要準備考試,與其他研究所課程可能期中、期末考+期末專案就能打發,這門課平時就需要投注心力去專心學習,若不習慣老師步調,前幾周就會放棄這門課程。
但我認為,儘管作業多、考試多、課前與課後的準備都相較於其他課程多許多,但回過頭來審視,課程內容本質並不難,像我自己是資訊工程學系畢業,來學習精實管理即便沒有工業管理的基礎,我也認為不是太困難,反倒覺得比起晦澀難懂的公式,精實管理、精實企業系統反而更容易上手。在我自己看來,就有點看課外讀物的那樣的感覺。
更特別的是企業參訪或是現地現物的學習,這個是課程較少有的。因為取得企業的信任得以參訪、準備參訪的繁複行政程序都不一定是每一位教授有辦法做到的或是有心力去弄的,所以這是我認為這門課程值得推崇的原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