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概念



MRP概論

Overview of MRP

MPR(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顧名思義就是計劃物料的需求(Plan material requirements),用於協調工廠內部和來自外部的訂單(Order)。外部訂單被稱為購買定單(Purchase orders)、源自內部稱之為工作(Jobs)
MRP 主要關注的點在於安排(Scheduling)工作(jobs)與購買訂單(Purchase orders)來滿足源於外部需求(External demand)的物料需求(Material requirement);負責處理兩種生產控制的基本維度:數量與時間點(Quantities and timing),所有種類都需要有適當的生產量,也必須決定生產的時間點來促使達成訂單的預定交期(Due dates),也就是主要的決策為何時生產(Timing)和生產多少數量(Quantities)
而在這個系統中,進行運算前,要先了解3個基本的假設,分別為:  

。已知且確定性的需求(Known deterministic demands)
透過預設(Forecast)或是收到顧客訂單,得知訂單訂購的品項、數量以及交期等資訊,作為運算的基本資訊之一。而這些資訊是不會任意變動。

。已知且固定的生產前置時間(Fixed , known production leadtime)
生產的前置時間為一已知且固定的值,才能夠回推”(Working backward)先前的生產排程,訂定開始生產的時間點以符合需求訂下的交期。 

。無限產能(Infinite capacity)
並無考量人力、機台數等限制,因此屬於無限產能,無論生產多少數量,都能如期完成。
 
在真實生產系統內,時間都是連續性的,不過在MRP系統當中,時間被分成一個一個像桶子(bucket)的概念,代表的是在那個區間內的時間、需求都是獨立的一個量,類似一個一個離散事件的概念,過去可能就是以周為單位來區分,現在則多為日。這樣的特性,在日後進行運算時我們也可以看見。
而上一章節提到BOM(Bill of materials),在此就更進一步深入了解,到底什麼是物料清單。生產是源於顧客提出的獨立需求,再根據物料清單,展出相依需求,所以MRP要兼顧成品(Finished productsend items)構成的零件(Constituent parts),又稱之低階品項(Lower-level items),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性,透過物料清單來呈現。


從下圖來看,A類產品,由上往下面展開,共有三層,則需要4種不同零件,編碼分別為100200300400,這樣的編碼在BOM中會以Low-level code(LLC)呈現,從階層圖示我們可以瞭解的相依關係。當我們需求A成品(Demand for end item),則會產生出對於低階品項的需求(generates dependent demand for lower-level items),此例就是由2100200組成一個A 

(補充)問題3(Question 3)有提到LLC的意思,因此翻譯部分文字,補充於此:
為了加快MPR的處理,BOM表內的每個品項都有LLC。這個編碼是為了指出在該BOM中特定物件存在的最低層數。因此,最終成品的LLC必為0(End items have LLCs of 0),而用於組成最終成品的LLC為1,組成最終成品零件用的零件LLC則為2,依此類推。因此,越低階的LLC數字是越大的。
       所以以圖1來說,最終成品A所在的層數為0、LLC為0,而100和200的LLC為1,用於組成100的300和400的LLC是3。
 

(補充)根據實習經驗,在ERP內部的BOM表定義當中,資料庫會直接以主件品號和多個零件品號方式儲存,再以樹狀方式展開;因此以圖一為例,品號A則其零件會有100、200。依此下去查找100、200的零件,而展出整個物料清單。
圖一 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範例示意圖(擷取自Factory Physics page.116)
在現行的ERP系統當中(以鼎新系統為例),我們必須進行品號建立作業定義會使用到的品項(Items),並訂定一套編碼規則來區分屬於哪一類型的零件(不一定需要,但有的話會帶來管理上的益處),接著才會進行物料清單的建立,將階層的需求關係建立,這樣當有需求產生,才能透過BOM表展開,進行採購、領料、生產等作業完成顧客需求。以下為簡單的BOM資料庫表格型式,藉由單頭與單身連結,找出主件與元件關係:

圖二 BOM表單頭檔案,主鍵值為MC001

圖三 BOM表單身檔案,主鍵值為MD001

MRP示意圖

Schematic of MRP

圖四 MPR架構示意圖(擷取自Factory Physics page.117)

上圖為MRP會包含的幾個模組,以下將會逐一介紹與說明用途。圖上方四個以資料庫圖例代表的就是我們會擁有的資料並作為輸入(Inputs)使用中間MRP則會進行運算,最終下方的三個方框,則是代表他會有的產出(Outputs)

首先先解釋上四個資料模組。根據我們對製造的了解,首先我們要對每個產品、零件的組成與生產前置時間、所需數量等,這些資料就是上一小節介紹的BOM,也就是圖上的Item master(BOM)。第二個則是我們手邊有的存貨(On-hand inventory),這裡的存貨可能有的是成品、零件、採購件等,若手邊的存貨數量可以應付外部需求,那我們也不必進行生產,可直接有庫存出貨。排定清單(Scheduled receipt)已經生產中(在製品)或訂購中(採購的原物料、零組件)的物料,這些效果也同於手邊存貨,只是他尚未抵達。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會有目前整體的需求(Gross requirements)的資料,舉例而言像是訂單的資料。
中間部分,是進行運算的部分,後面章節會詳細舉例,但在此就簡單說明各個運算的概念與用途。

。淨值法(Netting) 
MPS中有總需求,將其減去手邊已有存貨和排定清單的值,才是實際的需求。當預期的手邊存貨(Projected-on-hand)已經少於0,則會有物料需求的產生。
。批量大小決定(Lot sizing)
 將總需求分成是當地批量大小而形成工作。
。時程調整(Time phasing/Offsetting)
 生產會有前置時間,將前置時間抵銷(Offset)(淺顯的講法就是預留時間作為前置時間),來決定開始時間。
BOM表展開(BOM explosion) 
用以上資訊,展出對各階元件的需求。


最後產出的部分,示意圖中所述三個部分,我們可以簡單將其稱為排程結果(Planned order release,POR)、變更通知(Change notices)、例外通知(Exception reports)。
POR:根據上述計算的方式,我們可以知道在各個時間點,淨需求的數量,而回推的時程與BOM表的展開,更可以知道低階的部分,要在哪個時間點開始生產/訂購,才能如期完成;通常這樣的結果至少有三種資訊:零件的數量、需求的數量、工作的期限。
Change notices:則是對現有工作的修正,修正的原因通常來自於交期的變動或優先順序的更改。如果交期提前,則代表需要加快生產速度;反之,交期延後,則會需要延後生產。諸如此類的變更,則屬於變更通知。
。Exception reports:在系統中,都會存在者預期與實際的落差。此份報告(通知)就是在指出統計上的差異、庫存的不一致等與預期有差異的狀況。

以上的解說,大致上就是整個物料需求規劃會涵蓋的部分,詳細運算大家可以參照課本的案例進行推算。   

留言